导语:他常常形容自己是提供解决方案的窗口,更是架起与客户沟通的桥梁。而让这座桥梁遇风浪而屹立不倒的方法就只有一个,就是在千锤百炼中加固自我,做客户心中的定海神针。
01 勤思敏行·实干为先
夜幕降临,办公室仍传来声响,刘工边紧盯着技术方案,边回答客户的问题,手中还时不时标注修订内容。视频会议接近三小时,刘工在获得客户的认可后,便与客户评估项目的可交付性,方才满意地关上电脑屏幕。
“好的技术方案是需要下苦功的,不仅要挖掘客户的痛点,还要有深厚的技术储备。”刘工深知,要想做客户心中的定海神针,那自己就必须先成为“百事通”。
为此,刘工在机械部工作期间,开始摸索总结出“严、准、细、实、快”的工作方法。每接触一个项目,他都会记录下其中的工作难点和项目需求,严格把控项目环节,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执行到位,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,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,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,锻炼出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02 锐意进取·长风万里
“刘工是个很“倔”的人,坚决不放过任何一颗螺丝钉。” 与刘工同在一个团队的董工说道,“那时他还不熟悉公司的设备,但能根据客户要求,独立完成技术改良和设备调试,实在是很不容易。”
刘工刚入职,就接到一项工作任务,需要对吨袋包装机的夹袋装置进行优化升级。考虑到客户的应用需求,刘工带着知难不畏难的信念,在密封材质方面做出多种技术方案,反复测试材料的黏合强度和耐压强度,对数据的偏离原因抽丝剥茧,确保各项性能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。最终,设备成功通过性能测试,装置的密封性问题也得以解决。
03 勇啃硬骨头,寻找新突破
“直面困难,才有可能迎来硬核实力的提升!”身为工艺工程师,刘工除了要对接客户需求以外,还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制程,厘清问题的本质,找到破题之法。
进入工艺部初期,刘工就遇到了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——某胶液计量输送系统的方案设计,这也是团队第一次接触此类物料。受物料的高粘度特性影响,胶液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较差,且容易出现黏附积聚的问题,常规的技术路线难以完成该类物料的管道输送。
既然常规的路走不通,刘工就开始另辟蹊径,翻阅大量资料,提出以“某种特定泵+独特工艺设计”的方式进行输送。话音刚落,刘工就立马联系客户做好实验测试研究和数据共享,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系统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,计量精度比预期还高之余,还将设备的维护成本降低15%。
04 倾囊相授·共同成长
一路耕耘,一路成长。从小白到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,刘工是“传帮带”培养工作机制的切实受益人。刘工结合部门的工作情况,针对性地整理出培训资料,搭建线上成长平台,并通过实操带教指导,帮助新人迅速适应工作模式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刘工说:“技术方案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培训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建立高效规范的流程管理体系,更是要打造专业过硬和综合能力突出的队伍,对技术方案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负责,为客户创造更大的应用价值!”